周国明

2015-10-15 来源:驻马店市总工会

 

 

有这样一个人,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十二年如一日,牢记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的信念,在骨科临床一线,为减轻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

这个人就是确山县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周国明。

有人这样描述周国明的生活轨迹,早晨7时10分准时来到病房,查房、开医嘱、主持晨会、交接班,然后与病人谈话,安慰即将手术的病人。9点前进入手术室,中午在手术室简单吃点盒饭,下午三四点走出手术室。回到科室,向学生和年轻医生仔细讲述手术过程,然后会诊疑难病例,接诊新病人等。晚上临回家前,一一看望重病人和当日手术后的病人,等忙完这些,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八九点钟,甚至十点钟。他还有个习惯,就是赶上出差或开会,无论回来时多么晚或是多么累,他都要先回到病房看一眼病人。

1986年,作为朱古洞乡第一个飞出的金凤凰,品学兼优的他怀着一腔热情,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离开五年寒窗苦读的河南医科大学,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山区小县城。参加临床治疗工作后他才感觉到人的生命是多么的宝贵,又是多么的脆弱,深深地体会到当医生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更承担着千千万万生命的重托。从此,周国明就昼夜泡在科室里,刻苦钻研业务,加班加点工作,只要有手术他就上台,科里的值班医生有事找他顶替,他都欣然同意。他夜以继日地学习,苦练各项技术,要用最短的时间把学得的科学理论用于实际操作。辛苦的努力使他很快成为科室的骨干力量。

一天做十几个小时的手术,对周国明来说是家常便饭,甚至创下连续做手术长达26个小时的记录。2001年8月的一天,从上午9点开始上手术台,做完最后一台手术时已是夜里12点钟。正准备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时,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120刚刚送来一位因车祸导致失血性休克、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15岁少女,生命危在旦夕。得知情况后,他立即来到科室参加抢救。清创、骨折植骨内固定、大面积植皮等一系列手术下来,已是上午11点。少女的命保住了,他则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瘫倒在手术室的地上。

医院邻近高速路口和107国道危险路段,车祸伤病人较多,一年365天,至少有300天都在凌晨2点以后才睡。周国明常说我是党和政府培养的大学生,只要能为家乡人民的健康服务,哪怕再苦再累,我也再所不惜。

1994年被任命为骨科主任后,他更忙碌了。也就是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和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使周国明患上了胆结石和胆囊炎。2002年4月,他的胆囊炎又复发了,人们总见他是捂着肚子、忍着病痛走进病房和手术室的。实在没办法他就向同事们求救,把我的胆囊摘了吧。他还诙谐解释:这样,我就可以当无胆英雄了。胆囊摘除术后还未拆线,他就捂着刀口到各病房巡视,他是放不下科里的几个危重病人。

就是他这个无胆英雄,时刻把病人的安危放在心上,视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他所从事的骨科手术,常常直接暴露在X线下,有时一台手术都会受到很多辐射的危害。但他都从容面对,他常说:拿我一人的健康挽回更多病人的健康,用我一人的生命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值了。

2003年非典病魔肆虐期间,周国明主动请缨担任非典防治医疗队队长,在隔离病区一呆就是两个月。正当收治有非典疑似病人的5月19日,他的83岁的老母亲因病重住进了医院,医院领导和同事们都请求把他从隔离病区换下来,他坚持自己作为科室主任,就应该出现在最关键的时刻,战斗在最危险的岗位上,以至于没有见到他母亲最后一面。三天后,作为老人唯一的儿子,他这个1.80m的铮铮男子汉,在母亲的坟前哭得柔肠寸断:娘啊,儿子不孝。他的老父亲也在一旁陪着流泪:孩子,谁让你选择这个职业呢!言语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怨。就这样,四天过后,他又回到了隔离病区。

苟利国家生死依,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周国明的人生准则。他常常说,既然选择了自己钟爱的事业,就应该为之奉献一切。

周国明所在的医院地处老、山、贫地区,诊治的病人大都是农民,家庭经济相当困难。从医20多年来,他总是想方设法提前给他们安排手术日期,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手术方案,尽可能缩短他们的住院时间,又无数次地慷慨解囊资助交不起住院费的病。人2001年,一位二十多岁的年青农民王某,因从高桥上坠下致股骨和髌骨骨折,多脏器损伤,由家属送到科里时已经失血性休克。家属手足无措且身无分文。抢救生命要紧,周国明当即打电话叫爱人从家里取来3000元钱给垫上住院费,并和科里人员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治疗计划。王某康复出院两年后才把钱还给周国明。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周国明把扶贫济困,作为一种美德,一种爱心,体现了一个农民儿子的本色。

2005年11月13日,一个被烧伤的孩子被人遗弃在骨科病区,当时孩子四肢抽搐,浑身发抖,呼吸困难,大面积的烧伤面已经感染,如果不及时救治,很可能有生命危险。周国明当即决定收下这个可怜的小病人,并迅速给其实施了气管切开等抢救治疗后又行大面积植皮术。倡议全科职工为其捐款,并带头捐500元。术后又和同事们一起日夜守护在患儿身旁,两个月后小患者恢复了健康。

周国明对病人怀着深深的爱、浓浓的情,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之所需,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

每周,周国明都要坐两次专家门诊,每次,找他看病的人特别多,所以常常不能按时上下班,上午坐诊时,经常要到中午1点多才能离开,但不管多晚,他都耐心、认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有时同事劝他,让他早点下班,他却说:病人来找我,是对我的信任,决不能让病人失望,更何况许多病人是从遥远的山沟里费尽周折跑来的。

在周国明看来,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是忙时还是闲时,他都一样热情服务,一丝不苟。如果遇到抢救急危重病人,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严寒还是酷署,他都能随叫随到。

一台台手术成功了,一个个病人转危为安了。有时患者家属出于感激,想给周国明送个红包,每次都被周国明谢绝了。

一天晚上,周国明独自在办公室看病历,一位即将手术的患者敲门进来:周主任,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下班呀,别把身体累坏了。他笑着说:没关系,我身体好着呢,你也早点休息吧,精神放松点,手术会很顺利的。那好,您先忙吧,再见。说完,病人就离开了办公室。病人走后,他猛然发现办公桌上多了一个信封,打开一看,是厚厚的一沓人民币,他立刻追了出去,把信封塞到那位患者手里。

许多来自农村的病人出院后常常带些土特产来感谢他,都被他一一退回。一次,普会寺乡宋楼村的宋铁山老人,在住院期间受到了周国明无微不至的照顾,病愈出院后挎一篮子自家母鸡下的蛋来看他,想答谢他的救命之恩。没想到,周国明说什么也不收,多个回合推让下来,老人急了:如若不收就给他跪下。无法,周国明只好收下,但同时坚决塞给老人50元钱,还宽慰老人道:我也是农民的儿子,我们就是一家人,我的经济条件也比您好多了。

作为骨科的学科带头人,周国明把过硬技术当作战胜疾病造福人民的利剑。1990年医院派他到洛阳正骨医院进修,其间一年没有回过一次家。1995年8月,科里收治一名股骨头进行性坏死的少年,周国明用了许多办法也未能控制疾病的发展。为了掌握该病的治疗技术,他陪同患者到西安一著名医院一住就是二十多天。在医院骨科的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项重大技术创新都浸入了他非凡的经验、智慧和心血。他常常告诫身边的医务人员:当医生的,一定要慎之又慎,决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尽量不误诊,漏诊任何一个病人。不仅要对病人满腔热情,还要有高超的医术,要不断开动脑筋,刻苦钻研,要有不断探索、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

昂贵的费用是许多骨科病人的心头之患。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费用,周国明常常苦心琢磨,不断创新。新诺明、红霉素、磷霉素,这些已经不大用的老药居然让他给用活了,能给患者省上几千元。以至于许多病人说:周主任用药神了,当他的病人,放心。

二十多年来,周国明完成了断指再植、椎管肿瘤摘除术、股骨头坏死介入、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骨缺损、骨畸形愈合等高难度手术1000多倒。带教实习和进修生500多人。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参与和主持科研项目二十多项,其中11项获奖。在他的带领下,医院骨科成为驻马店市重点专科。

鉴于他突出成绩,1999年被授予市劳动模范称号,多次被评为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跨世纪青年科技人才。2006年被选为市人大代表,2008年12月,获得河南省第四届优秀医师奖,这是河南省医师界的最高荣誉。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又是那样平静、淡然:我感到最快乐的是看着病人带着笑容走出医院。

周国明就是这样一个人,用真心去抢救病人,用爱心去温暖病人,用不断进取来推动骨科事业的发展,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无怨无悔的人生。他总是给人以生的希望,给人以战胜病魔的勇气。他就像一粒石子,铺设着通向生命的坦途,象一束阳光,在数九严寒的冬天,带给人春天般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