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民:前行路上将责任高高擎起

2015-12-04 来源:驻马店市总工会

  人物档案:刘三民,男,汉族,生于1967年3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人。1985年11月入伍,198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汽车连、后勤部等单位服役,在部队荣立三等功两次。1999年8月转业到地方自主创业。现任上海全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驻马店市政协委员、驻马店市工商联副会长等职。他先后被授予“驻马店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复转军人”荣誉称号。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不会感到后悔……”对于这首军旅歌曲,作为上海全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刘三民同样感触颇深。退伍返乡创业中,他始终保持和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求实苦干、开拓创新、发展提高、永不满足,逐渐成为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企业家。他仍然情牵军营、心系国防,始终把军人的责任看得最重,为军队和国防事业奉献着光和热。

  困苦激发进取精神

  刘三民出生在人多地少的西平县农村。那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国民经济落后,很多人正经历着贫困生活所带来的折磨,与贫困生活抗争着。他从小生活在那“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艰难岁月里。他一方面在学校“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一方面起早贪黑地给牲口割青草挣工分补贴家计,在学校放假期间借来远房亲戚一辆旧自行车卖冰棍赚钱,当他冒着酷暑炎热一分一分地攒够一辆自行车钱时,便托人从供销社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有了自行车,他就开始把西平县的网兜贩卖到遂平、驻马店、汝南、上蔡等地,再从遂平进些蚊香、从驻马店进些拖鞋、从汝南进些蔬菜、从上蔡进些生姜等带回西平赚取差价。

  在那农民喂猪零攒钱的岁月,香港市场每销售一头生猪就有驻马店供应的一头,西平县是生猪出口重点县,周边县受西平县影响,每家每户都有养猪的习惯,刘三民就瞄准时机贩卖猪娃。

  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他鸡叫两遍就起床从集市上买来一窝猪娃,到上蔡卖掉后,进些生姜卖到汝南,从汝南又买些蔬菜赶往驻马店。在路上又累又饿,天气又十分寒冷,再加上急于按时赶到驻马店交货,在经过宿鸭湖刘大桥时撞到了桥栏杆上,把自行车三角架横梁撞断,自己也甩出很远,浑身伤痕累累,头破血流。但是,他仍然坚定地爬起来,收拾好菜篓推着摔坏的自行车一步步走出十多里地,终于在路边遇到一家修理部。当时,修理部师傅正在忙着焊打井机锅锥,没有功夫帮他修理自行车,他苦苦哀求师傅先给他修车,师傅没有办法,就撂给一个电焊把让他自己修,从来没有操作过电焊机的他只有硬着头皮,学着师傅的样子把车子修好,按时赶到驻马店交货。收货人看他满身是伤,就问明缘由,收货人也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表示以后长期收他带来的蔬菜。

  从驻马店回到西平时已是晚上十点多钟,这一天他一共行程达300多里。

  就是这样他不辞艰辛,足迹遍布城乡各个角落,饿了啃一口干粮,渴了讨一口凉水,累了在路边歇歇脚,虽然艰辛备至,苦不堪言,但想到靠自己的劳动改变那“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的窘迫局面,过上温饱生活时,心里也是美滋滋地。

  每当感到疲惫时就想到母亲的教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南京到北京,巧嘴赚香盈”。从事商业经营当中他始终坚持童叟无欺,薄利多销、优质服务、包管来回的原则,靠诚信经营赢得了稳定的顾客,也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正是这段艰难岁月的人生历程,不仅培育了他的商品经济意识,而且造就了他吃苦耐劳和勇于进取精神。

  军营造就钢筋铁骨

  人们常说:“不当兵会后悔一辈子”。 1985年冬,刘三民怀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应征入伍,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穿上崭新的军装走入军营时,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暗下决心:既然来到军营,就要干出成绩来,要做新时期的雷锋、黄继光、董存瑞,要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钢铁战士,决不能给父老乡亲丢脸,决不辜负祖国赋予军人的神圣使命。

  在新兵教导团头三个月训练,很多新兵承受不了高强度、高难度、高险种的军事训练,出现情绪低落、体能下降、消极对抗状态。但是,从小就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刘三民却以苦为乐,每次都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丝不苟的完成各项训练科目,同时他还积极开导身边的战友,帮助他们端正训练态度,认真对待训练当中的困难和考验。

  一次夜间40公里野营拉练,许多战士由于体力不足经受不了连续急行军的考验,出现脱水、晕倒等症状,刘三民虽然块头不大,却主动帮助身边的战友背装具,他自己在整个急行军比别人多背30斤的装备,第一时间到达终点,受到部队领导的表扬。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在他被分配进了某部汽车教导队。

  在汽车教导队期间,所有的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学理论、练技术,经过冬练三九爬冰卧雪、夏练三伏汗湿衣衫、掉皮掉肉不掉队的训练,使他多次在全师汽车大比武中夺得取得突出成绩,后来代表部队参加全军汽车专业比武,获得优异成绩,受到上级嘉奖。

  由于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季风影响明显,天气变化剧烈,多灾害性天气发生。同时,在地形上,又是从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每逢汛期,洪水峰高流急,洼地排水困难,加之过去防灾抗灾基础设施薄弱,造成历史上灾害频繁,“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是淮河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的真实写照。宿鸭湖以下东部平原是有名的“洪水招待所”。位于淮河干道和淮河故道之间的信阳市息县更是“三年两头淹,中间还有一次干(旱)”,那里“年年提心吊胆抓防汛”。

  1989年冬,为了支持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普通洪水挡得住,一般涝水排得出,中等干旱灌得上,特大洪水群众生命财产有保障的预期目标,采取“上控、下排、中改善”对淮河流域开展集中治理,刘三民所在部队投入了淮河干流洪水控制工程中。

  由于当时机械化程度不高,土方工程主要靠人工完成,为了便于施工,选择了水位较低的冬天施工,按当时施工技术要求,需要将湖面加宽15米,湖底下挖80公分,将取出的土方运到坝堤上加固提防,坡比要求为1:3。接到命令后,在农村老家参加过洪河治理工程的刘三民率先来到工地上,认真查看地形,向首长提出了施工方案改进意见,首长经过向工程技术人员征求意见后予以采纳,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在施工过程中,他身先士卒,急难险重的任务总是抢着干,特别是在湖底下挖工程,需要赤脚跳入刺骨的冷水里清理淤泥,许多战士都望而生畏,刘三民却毫不犹豫地第一个跳入水中,一锨一锨地将湖底的淤泥甩上岸,战士们也一个个学着刘三民的样子投入到清淤工作中。在提防加固工程中,一些战士想投机取巧,采取降低顶高的方法达到1:3坡比,刘三民发现后立即出面制止,以“七五.八”板桥水库、石曼滩水库垮坝给流域人民带来的灾难为例,向战士耐心讲解不按质量标准施工的危害性,把战士们说得心服口服,有效控制了降低质量标准的行为。

  就这样,在刘三民的带动下,通过苦干加巧干,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施工任务,加强了对淮河干流洪水控制能力,为提高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刘三民也因此荣立三等功一次。

  1991年他服从部队安排调到部队药厂(驻马店市中药厂)当医药代表,上班第一天,他天不亮就到厂里,把药厂近10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扫的一尘不染,连续几天,厂里的广大职工都很纳闷,直到一天早上,被厂长发现,大家才知道是他一人所为,从此,刘三民的大名在全厂妇孺皆知。

  他作为厂里业务代表,始终是厂里业务第一的推销员。特别是在第一次参加百泉药品招标会,他不像其他业务员一样坐等顾客,而是利用休息时间,逐个登门拜访各销售公司的采购人员,用真诚和勤奋敲开了一个个挑剔的客户大门,他作为新人虽然只拿了600万元的订单,却成为招标会的头牌医药代表,确立了他在厂里销售代表的老大地位。不久他就被提拔为业务科长,成为厂里的骨干后,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1992年河南出现一例假药案件之后,河南的药品受到全国医药销售公司的质疑,药品出现了滞销,为了打开销售的良好局面,他比以前更玩儿命的跑市场,因为全厂的职工生活都靠医药回款发工资,为了节约时间和销售费用,他自己要跑7个省的市场,常常把行程安排的满满的,吃饭、休息都是在火车上,每次行程都达到上千公里,忍饥挨饿、风雨兼程、说尽千言万语、跑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

  药厂最让人头疼的是追讨“三角债”,有一次找一家客户要账,在与客户吃饭当中,客户提出喝一大杯酒还一万元的条件,本来不胜酒力的他一咬牙,硬是一口气喝了一斤多白酒,当场不省人事,客户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一次性还清了10万元的欠款。

  由于刘三民的辛勤努力,药厂的客户订单量、产品销售率和资金流转次数持续提高,药厂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丰富他的人生阅历,塑造了钢铁般意志,培养了高尚品德,具备了创新能力。这是军队给予他的无穷财富,使他受益终生。

  创业回报桑梓之情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99年9月刘三民光荣退伍转业。

  从小就饱尝到生活艰辛的刘三民,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后,感受到父老乡亲吃药看病难的痛苦。儿时的苦痛与回忆,让他从心底里产生了一种浓浓的责任心,不仅仅是为了改变自己,重要的是想为家乡父老做点什么,他不顾家人的反对,经过深思熟虑,毅然辞职下海从事医药经营,决心让父老乡亲吃上放心药、实惠药、良心药,让父老乡亲减少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因病致贫的痛苦。

  创业初,他东拼西凑了2万元,在驻马店市开办了两间门面的药品批发部。

  当时驻马店医药市场店铺林立,竞争相当激烈,起步阶段,门脸小、客户少,药店生意很不景气,一个月的销售收入还不够支撑店面的开支,家人和朋友都劝他重新回到单位去上班,但他认为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认真总结销售经验,调查了解市场,同时转变销售形式,以服务广大群众健康为宗旨,组织专家医生开展为群众健康咨询服务活动,要求每一位店员对待顾客,都像对待家人一样关心他们的健康。

  为保证药品质量,他总是亲自往返郑州、新乡等药品批发市场进货,一次从商丘进货回来行至漯河途中,当时已是夜里10点多钟,雨天路滑、能见度差,撞到了停在路边的一辆拉煤货车,进货车当场翻入路沟,车体水箱被撞烂,他们以为油箱撞烂,造成汽油外泄,有可能发生爆炸,导致车毁人亡,惊慌中他连忙爬起,迅速把两辆车的司机和现场人员疏散,自己冒着危险一边取出灭火器,一边小心的查看损害情况,原来虚惊一场。他就是这样本着视质量为生命,视顾客为上帝的理念,坚持诚信经营,降低药价,让利百姓。

  良好的军人作风和公司的诚信得到了众多客户的信赖。经过两年的发展,于2001年底成立了下属十几家药房的恒升连锁有限公司,成为驻马店医药市场佼佼者。

  成功以后的刘三民心系家乡父老,他主动为政府分优,为社会减压,为下岗职工解难,积极参与收购破产企业。

  2003年投入近千万元的资金收购了停产十年的原遂平博泰制药厂,办厂之初,总是面临许多的艰辛,收购的新厂一穷二白,没有药品生产文号,没有成熟的生产工艺,没有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困难没有吓倒这个永不言败的河南汉子。机遇总是青睐有心的智者。很快,他得到新乡有一家国有破产药厂正在转让,而且该厂拥有几十个生产文号。于是刘三民立即行动,一个多月往返新乡药厂26次,为了做通该厂工人的工作,在大雪纷飞的夜里赶往新乡,连夜给全厂工人开会,逐家逐户登门拜访,苦口婆心做工作,有志者事竟成,辛苦没有白费,终于从该厂收购文号40多个,为药厂的启动奠定了基础,之后,刘三民招兵买马,聘请药厂生产行业的技术专家,在他的带领下,经过技术攻关,合格产品顺利销往全国各地。

  为做好药品,刘三民把发展定位于“做产品也就是做人品”。

  他亲自担任药品质量总监,并制定了铁的纪律。一次,经朋友介绍河北一个经销商找到他,想让他帮助生产一种没有批号的保健药,用全宇的药品文号,当时药厂刚刚起步,正在等米下锅,而且对方开出了高价,这笔业务做下来,利润近百万元,很多人都劝他接下来这笔业务,只需要随便从本厂几十个文号中找一个,变通一下,根本不会出问题。可是他却不为利益所动,坚持诚信经营生产放心药、良心药,绝不生产不合格产品,果断拒绝了朋友的好意。

  在他的坚持下,良好的信誉赢得了百姓的认可。当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一次性通过GMP认证,终于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紧接着,他又收购了南阳制药厂(原华北制药厂内乡分厂)和原遂平燕天大酒店。

  2007年,他投资兼并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被迫停产的驻马店市驿城区天河动物药业,当时该厂300多员工待岗失业,欠职工养老金、集资款300多万元,职工经常围堵区委、区政府上访闹事,给当地政府带来很大的麻烦。兼并后,通过注入资金,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的营销理念,经济效益逐渐好转,该药厂已成为目前豫南最大的动物药品生产厂。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先后被授予“遂平县十佳青年企业家”、“驻马店市十佳优秀青年”、“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拥军爱武铭记于心

  创业过程中,刘三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他的创业成功源于部队的培养和教诲,支持国防事业成为他内心深处难以忘却和割舍的情愫,成为他生命中永不改变的誓言。

  2008年4月,全宇公司收购原遂平华康生物有限公司,该国有企业建成后,由于工艺、技术不过关等原因,成了一个烂尾工程,拖欠职工集资款几百万元,该厂400工人下岗。购买该厂后,公司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由于该厂原先的产品和生产工艺存在很大漏洞,在收购后,从产品定位和生产工艺都要重新规划论证,经过一番调查与思考,出于对国防事业的钟爱和追求,结合该企业原有设备特点,他把产品定位到生产军用化纤产品,军工产品对从事药品经营多年的刘三民来说,是全新的行业,公司领导班子大多心存疑虑,没有信心,认为风险太大。但是,军人出身的刘三民有自己的考虑,军品等于精品,通过做军品,不仅可以圆自己的国防梦,而且可以促进企业素质的大幅提高,为企业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练好内功。

  他遍访国内化纤生产行业,请国内权威专家来厂考察指导,为尽快掌握该行业核心技术,他甘当小学生,补习化纤生产基础知识,同时聘请北京原维纶厂技术骨干来厂全面负责生产,但是,由于该领域技术难度大,试生产的一年中,一直处于摸索阶段,根本没有生产出合格产品,更谈不上成熟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公司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上千万元交了学费。

  为了请到权威的技术专家,他远赴兰州维纶厂,打听到两位成名专家,不巧的是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经多方打听找到他们家里,说明来意后,两位专家表示年事已高,加上他们的子女仍在厂里上班,怕对子女有影响,不愿千里迢迢到遂平来。于是,刘三民就在该厂家属院旁边的小招待所住下,反复向专家讲明收购华康生物的初衷,讲上亿元投资对一个县级财政意味着什么,讲如何要让该企业起死回生决心,讲如何需要他们在技术上给予支持,讲全宇公司如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等,经过十多天苦口婆心做工作,靠着执着和真诚,最终感动了两位专家欣然前来。

  在专家的帮助下,他带领研发小组, 对原生产技术和工艺路线进行了改造,在设备改造当中,辅助车间一个甲醛储液灌泄漏,整个车间弥漫着浓重的刺鼻气味,车间工人带着防毒面具,尚且不敢进去,刘三民赶到现场,没戴防护设备冒着中毒的危险,就冲进车间查明了事故原因,果断排除了险情。实验阶段,他连续四个月吃住在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经过上百次的实验,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最终取得了重大突破,生产出了高质量合格的产品――高强高模维纶纤维。

  产品生产后,作为军工产品能否拿到销售订单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为此,他多次前往总后勤部,找有关领导沟通,协调订货,但是由于负责接待的人员对名不见经传全宇公司闻所未闻,根本不相信一个县级企业能够生产高质量的军工产品,不由分说便把他拒之门外,刘三民坚信部队领导不接受我们是因为不了解我们,他毫不灰心,寻找机会找领导汇报情况,连续几天的坚持终于感动了领导,答应到遂平实地考察后再做决定。

  当总后首长带领技术人员到厂区考察时,由于没有订单,工人正在放假,看到的是车间空无一人,尘土飞扬,根本不像能生产高强高模维纶纤维的样子,考察团人员当即就要离开,刘三民见此情此景,心急如焚,再三挽留首长和技术人员,既然来到遂平,看一看生产情况再走不迟。

  他立即组织工人上班进行试生产,训练有素的工人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制液——喷丝——牵伸——定型——烘干——整理——包装各个车间生产有序,试生产产品感官质量优良,经现场检验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让考察团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十分惊讶,想不到如此不起眼的县城小厂能生产出如此高端产品。于是首长当场决定先生产50吨使用,从此该产品打开了销路,实现了刘三民创业报国的志向。

  为更好地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公司还与四川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建立常年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了高强高模服饰纤维、高强力阻燃纤维、储能纤维等产品。其中高强高模服饰纤维主要用于部队作训服,使部队作训服的耐磨性5至6倍,强度提高了1倍以上,该产品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现正在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刘三民的上海全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业结构也由医药经营发展为医药制造、化纤、房地产、餐饮、宾馆等行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8亿元,利税1650万元。先后救活五个国有集体破产企业,企业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型企业”、“河南省诚信民营企业”、“河南省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高成长型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刘三民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我没有忘记我是一个兵”。虽然退伍了,但依旧心系国防。每年“八一”,都要组织企业内民兵进行座谈,谈发展、叙友情,提高他们以企业为家的积极性,将战友情转化为战斗力和生产力。

  在公司内他建立起了民兵组织,成立了一个民兵应急排,并亲自担任应急排排长,为每位队员购买了服装、警棍等器材和设备,依托人武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还为应急排订阅了《国防报》、《中国民兵》、《黄河民兵》等军事报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和军事素质,熏陶他们关心国防、支持武装工作的责任心,确保能随时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在2010年的在全市民兵组织整顿观摩会中,他的这支民兵队伍作为在企业建立民兵组织的成功做法,受到了军分区首长和全市各人武部领导一致好评。

  管理坚持以人为本

  在企业管理中,刘三民始终坚持把落实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一条主线。全宇公司努力构建和谐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消解各种不良情绪,有针对性地解决员工群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用良好的发展环境凝聚人心。

  作为一位部队转业干部,刘三民深懂“带兵”首先要“爱兵”这一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他经常说的一句话:“相比较股东和经营者的贡献,员工才是企业财富最直接、最大的创造者,企业要让顾客满意,首先要让创造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企业员工满意,重视员工意味着确保员工满意、发展和权益”。

  为此,他十分关注员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优秀员工给予奖励,为员工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员工发展与进步,营造一个鼓励员工承担风险和创新环境。公司所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需由职工代表大会无记名表决通过,工会每年代表员工与总经理签订《集体劳动合同》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合同》,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将员工的薪酬、工作时间、休息、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福利和职业培训等待遇落到实处。

  公司为全体员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人均年投入2000元对员工进行培训,公司设置多种职业发展通道,每年为10%的员工提供晋升机会,每年对员工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同时坚持开展帮扶慰问活动,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关爱,坚持每年评一次企业劳模,每位劳模奖一个月工资,每周组织员工开展一次学习交流活动,促进先进经验共享和员工的成长,员工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8%以上。

  感恩履行社会责任

  军人的使命,意味着奉献和付出。虽然退伍了,但本色不变,刘三民经常对员工说:“是部队这所大熔炉锻造了,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应该感谢部队,我要用自己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翻开全宇公司员工登记表,退伍军人多、下岗职工多,农民工多。止目前,公司先后录用退伍军人40多名,接纳下岗职工800多名、农民工400多名。这对刘三民来说,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对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弱势群体的关爱,也是支撑他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最大动力。

  曾有一名退伍青年,因为有吸毒劣迹,别的企业不敢招用,刘三民将其招进公司,并想方设法关心、帮助他,经常到他家中看望其生病的母亲,在刘三民的感化下,这名退伍军人不仅积极宣传戒毒,而且工作表现突出,成为车间技术骨干。

  每年春节,刘三民很少能回家陪家人过个团圆年,几乎每年都是三十晚上才回家。他总是亲自逐户走访看望困难户和退伍军人、给他们送去面粉、食油和慰问金,他还经常拿出钱物帮助残疾人购买辅助器械,公司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给他们缴纳养老保险金,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几年来,刘三民每年拿出2万余元,资助退伍军人的子女完成学业。在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中,他主动捐款捐物到抗击非典一线,看望慰问战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在遂平县豫中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建设、“植树造林,绿化家园”光彩事业行动,在市青年商会和市工商联组织的向灾区捐款活动中,在冰雪灾害、汶川、玉树等抗震救灾中,累计捐款物达100多万元。

  刘三民在参加光彩事业活动时,在革命老区嵖岈山、槐树、花庄乡走访慰问了老红军、老八路、老党员。在走访慰问中,聆听着老前辈讲述那充满激情的战斗岁月,他切身感受老区人民衣食简朴的生活现状。刘三民说:“看到一些革命老前辈的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我的思想受到了较大触动,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这些老前辈过去为人民打江山、建立新中国付出了血的代价,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样,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也不会有今天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全宇集团的成长,饮水要思源,知恩要感恩。”

  每有大事看担当。一件件实事,一组组数字都是他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的真实写照。

  他通过参加市、县工商联、工会、慈善组织等发起的“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看望孤寡老人”等爱心活动,向社会弱势群体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伍军人的光荣使命,诠释着一名退伍兵的光荣与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