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麻将之乱耳,无电视之劳形,有鸟鸣于耳边,有书香绕于鼻端,有佳蔬香于齿间,在许多个双休日和节假日,我们一家三口都尝到了田居读书的雅趣。
雅致是满院秋风中开落的黄花,是夜雨敲窗里一杯袅袅的热茶,是如水月色中穿花度柳而来的笛声。读书便是一件极雅之事。读书可以是在阳光融融的阳台,也可以是在墨香淡淡的图书馆,更可以是在桃红柳绿的田园之中,但前提必须是静,环境安静心才清静,书方能读出大雅之境界。婆家居于城郊,远离市区喧嚣,院内几株桃花,门前开有菜园。于是趁双休日在是市职工图书馆借好书数本,与丈夫和儿子回去共寻清静。
捧书静坐阳光之下桃花之旁的小院,蜂舞蝶飞,常新的诗情与书页共飞。风起,树叶在奏乐;风停,鸟儿在鸣唱。清晨,在鸟鸣中醒来;晚上,在书香里入眠。与以往身居闹市、处处皆是汽车鸣笛声相比,这种归园田居的日子真是既清静又闲适。在这种超然的环境中,连正处于爱动年纪的12岁的儿子都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作文写得是行云流水。
看书倦了,就活动一下筋骨。菜园四周种的是蚕豆,摘豆之趣,胜于吃豆之乐。毛茸茸的豆荚长得胖鼓鼓的,用手摘下时几乎能听到新鲜汁液爆出的脆响,那一种收获的快乐非市场采购所能比拟的。菜园里大片大片的蒜苗正在抽蒜薹,家种的蒜薹虽然腰肢细软、青翠娇嫩,不比超市出售的丰满粗壮,但配上一点肉丝清炒,其味之鲜,口感之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更喜菜园附近有一小片竹林,竹叶青青、摇曳生姿。我傍竹小憩,竟然发现竹笋数枚,立即馋兴大发,放下书本,喊上丈夫和儿子入内寻觅。
中国人爱吃笋的历史可谓悠久,吃时联想到前不久在书上看到的苏东坡的诗句“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以及那首诙谐的“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瞧,连竹笋都沾上了书本的清香。虽然竹笋藏的比诗人吟诵数月才得出的绝句还要严密,但是经过我们的全面搜索,竟然找到四、五个嫩笋。于是左手持战利品,右手握书卷,自觉如“采菊东篱下”的陶翁一样飘逸。
纳兰容若有词曰:“赌书消得泼茶香”,说的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俩都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他们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可是赢者往往因为太过开心,笑得反而将茶水洒了一身。读书风雅至此,不由让人心生向往。我和丈夫虽是凡夫俗子,但是却在相对读书中增加了共同语言,生活也因此增添了几分情趣。
天天好书伴,顿顿佳蔬香,丰盈的不仅有脑袋里的思想,还有腰肢,真个是革命生产两不误。归园田居,一颗浮躁的心渐渐归于平静,像一粒小小的尘埃,终于落在了大地的怀抱,颇有乐不思蜀之感。桃红柳绿养眼,书香墨味盈鼻,风送琴音入耳,夜阑明月修心,这样的读书是浪漫,是温馨,是享受,是仙境,是和谐。读经如食稻粱,读史如品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尝醯醢,读散文小说如吃鲜果,这样的盛宴怎能错过。在传统阅读被各种段子和网络小说围攻沦陷的今天,我们一家三口归园田居,在花间月下看一些喜欢的散文小说,写一些可以下酒的小诗和小文,吃着自己种自己烹制的佳蔬,押着平平仄仄的韵脚,这也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
作者:温培雅